山东游记·青岛·补完
昨天半夜把青岛写完,发现漏掉了很重要的一个东西 :青岛的明星企业群。
青岛的明星企业确实太多了,海尔,海信,澳柯玛,红领服饰,青岛啤酒等等。
海尔如今已经是一个集团,青岛本地的海尔就有好多的子公司,涉及到模具,家电,电子产品,制造业,投资。海尔工业园内部甚至有自己的公交系统。公司确实不是一般的大。但是,海尔产品的质量确实很一般,最近几年海外扩张太快,似乎有点忽略国内市场。这从我某个倒霉朋友被海尔笔记本电池折磨就看的很清晰了。
海信跟我的想象也不太一样。海信本部也有好多子公司。除了传统的电子产品和家电,海信也有玩房地产,而且貌似在青岛还玩得不错。我注意海信也是因为有许戈辉这个金牌主持人给海信撑腰,就是这时候,我第一次感受到多的令人作呕的形象代言人的奇怪力量。
澳柯玛有些没落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这个公司还是够牛气的。主要业务还是那几样:制冷产品,空调产品,电动车,电气类产品。这几样也不少了,寒。
红领服饰我不太熟悉,因为红领说自己是给国家领导人提供服饰的厂商,俺这种平民,还是敬而远之好些。
青岛啤酒!没办法不把他拿出来说说,太大的一个企业了。外国人在国外看到青岛啤酒这个牌子,都不愿意去消费,因为太贵了。国内的青啤,发展势头只能用异常猛烈几个字来形容。山东境内,除了济南、泰安、烟台,其他城市均宣告失守,本地品牌全数被青岛啤酒歼灭。沈阳,原来华润集团的绝对领地,目前也被青啤攻进去,大量蚕食市场,只是占有率仍然有限。北京,3块钱一瓶的价格攻燕京的市场,抢北京啤酒的份额。从这三个重要市场来看,青啤在国内的占有势头果真猛烈的可以。
青啤打市场的方法很简单,前期市场耕作期,在区域内调进原产产品销售;市场形成后,通过收购当地啤酒厂,本地加工;市场成熟期,利用当地啤酒厂生产的酒继续打周边市场。滚雪球式的经营,简直。从表面看似乎简单,但内里原因,我想我这个喝过青啤不同地区青岛啤酒的人有点知道。也是很简单的道理:青啤原厂的酒真的很好喝,口味偏淡,微甜。用这种酒打开市场绝对有众多的回头客。有了回头客和口碑,谁还会在乎这东西味道怎么样?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是非常非常严重的。大家都说青啤好喝,为什么只有你喝的不好喝捏?就算知道不好喝,短期内也没人愿意说。于是乎,青啤利用少量的原厂啤酒,就打开了一个地区市场。
说实话,除了原厂出厂一周内的啤酒,其他工厂作出来的青啤都不好喝……
说酒说多了,其实我喝得不多。我是品酒为优先。
青岛的外企我不是很了解,只知道宜家(IKEA)的中国总部在青岛。一个朋友在里面工作,据说还不错的。
2 条评论:
来踩个脚印儿
最后一个是错误理解。是北方贸易区的总部而已,其实哈尔滨办公室关了以后,所谓的北方贸易区的office只剩下青岛自己了。。。
发表评论